招商加盟咨询热线: 400-6263-889

從河湖到海洋——正和生態基於海岸生態修復與藍碳的工法探索實踐

———— 发布时间:2024-06-21   编辑:九游会官网真人游戏第一品牌  阅读次数:————

  濱海地區作為陸海相連接地帶,具有獨特的生態系統和自然資源稟賦,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活躍地帶。隨著人類沿海開發活動增加,氣候變化影響加劇,濱海地區已成為生物多樣性銳減、生態系統脆弱、自然災害頻發地帶,濱海地區生態保護已成為全球的共同挑戰。

  2022年1月10日~11日,主題為“和諧共生:攜手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的2021全球濱海論壇在江蘇省鹽城市舉辦。與會專家圍繞濱海濕地、海洋碳匯、候鳥遷飛、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保護等前瞻性、務實性、引領性議題展開深入探討,為推動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貢獻智慧和經驗。

  在其間召開的全國海洋碳匯聯盟會議上,北京正和恒基濱水生態環境治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正和生態)副總裁李寶軍分享了該公司從河湖到海岸的生態工法探索實踐,以及利用新技術助力“雙碳”目標實現的成功案例。

  實施碳中和國家戰略,是我國踐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並積極參與全球氣候治理的有力抓手。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活躍碳庫,海洋負排放是實現碳中和的重要途徑之一,也是解決赤潮、綠潮、缺氧、酸化等海洋環境問題的有效方案。

  濱海生態系統是海岸帶藍碳生態系統的主體,提高其海洋碳匯的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是重要的基於海洋的氣候變化治理手段,屬於“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而推動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需要遵循生態系統演替的科學規律,針對各種生態退化等問題,研究原因的所在,在制訂生態系統保護、管理、修復和重建方案時,尊重生態系統的演替規律,科學地選擇保護修復模式和措施,避免過度人工干預和工程化。

  “生態工法正是一種基於自然的創新技術,致力於創造有生命力的濱水結構形態。”李寶軍介紹,生態工法可以概括為基於水利安全,以生態修復為導向,實施水土保持、輔助凈化、物種保育,從而鼓勵自然做工與演替的工程實施方法。該工法結合工程技術與生物學特性需求,利用植物根系的土壤固持作用及植物緩衝截流能力對邊坡進行穩定加固、提升抗沖刷性能,同時豐富的濱水植物不僅幫助水質凈化提升,也營造了生物棲息環境,以此提高生態穩定性。

  “利用生態工法進行項目建設,可以産生多維度的生態效益。”李寶軍表示,在恢復河流連通性的同時,也能增加棲息地和物種多樣性,通過建設設計和自然演替建成完整、穩定性強的生態系統,併發揮其自我調節能力,提高修復區域對外界條件變化的適應力。同時,生態工法在建設過程中可就地取材,儘量降低工程材料消耗和施工碳排放。

  作為一家生態環境科技運營商,正和生態自誕生之日起,即確立了追求設計本質的原則,將科學的技術體系、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擬自然的生態工法融入每一個項目。在設計過程中,正和生態堅持科學、數字化、創新和多專業融合,努力保護和修復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動態平衡,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在工程建設中,正和生態採用擬自然的生態工法,最大程度地還原自然生境群落、保護生物多樣性。

  李寶軍介紹,正和生態在生態工法的應用過程中,結合本土的實際情況,形成了一套系統的九模組法實施落位流程,包括場地識別、自然流淌河流斷面設計、生態工法設計、複合斷面設計、工程實施與監測等。

  首先通過實地考察確定場地的基本特點,根據場地識別及區域特質,推導自然流淌河流技術參數。在河流斷面設計的過程中,根據水位、高程和與河流的相對位置,將河流及河濱區域劃分為高地區、過渡區、漫岸區、河岸區、河床區5個區域。其中,將高程處於洪水位和低水位之間的漫岸區和河岸區作為生態工法的主要設計區域,不僅起到彈性設計、增強系統韌性的功能,也減緩了水流對河岸的侵蝕,併為生物提供棲息場所,具有很高的生態價值。

  利用生態工法的多項創新技術,正和生態已在大理洱海、雄安白洋淀、莆田海灣、廣州南沙、徐州豐沛運河等落地實施了一系列項目。通過生態重建、輔助再生、自然恢復、保護保育等措施,將湖濱岸線修復為水體凈化和生態復蘇的自然湖濱岸帶,為生態修復提供了技術樣板。

  “相比陸域,近岸海域治理需要面臨更加複雜的情況。”李寶軍説,由於環境要素的差異,生態工法的應用在河湖和海濱需要進行針對性地適應。例如,多數河湖含鹽量較低,潟湖、感潮型河道含鹽量較高且變化較大,而海水準均含鹽量則更高,在3%左右,這對水下以及潮間帶區域植被生長具有重要影響。“一般河湖濱水空間設計不必將鹽鹼度作為必要考慮因素,而濱海生態工法應用則必須面對土壤鹽鹼度高、鹽鹼化區域大的挑戰,基礎設施建設、生態景觀構建、宜居城市環境等各方面都成為限制性因素,因而對於海岸鹽鹼土的利用和改良以及基於土壤改良的環境生態修復和植物生態體系的重構不可忽視。”

  “河湖和海洋在水位週期性波動與波浪動力方面也存在巨大的差異。”李寶軍説,河湖水位變動主要為降水影響,週期長、變化緩,而濱海生態設計則必須常態化面對潮汐、波浪、海流等的影響與衝擊。由於海浪沖刷,海岸防護工程也更易被侵蝕,需要進行消浪等韌性處理。因此,從河湖到海洋,生態工法的應用不僅有選擇上的差異,也需要解決更多技術問題。

  利用海洋活動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並將其固定、儲存在海洋的過程、活動和機制被稱作藍碳,即海洋碳匯。其中,紅樹林、海草床和鹽沼作為三大濱海藍碳生態系統,能夠捕獲和儲存大量的碳,具有極高的固碳效率。

  “雙碳”背景下,濱海環境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近年來,正和生態的生態工法實踐從河湖逐漸走向海洋,涌現出了多個近岸海域治理的成功案例。福建莆田“藍色海灣”項目就是其中之一。

  此前,該區域存在海岸帶結構單一,傳統海堤建設中斷了陸海過渡帶的生物廊道和生態緩衝帶;自然生境破壞嚴重,生物多樣性缺失、結構單一,生態景觀效果差;面源污染直流入海、岸線垃圾堆放和水産養殖污染等問題嚴重影響生態環境品質,岸邊帶植被缺失無法形成凈化緩衝帶等問題。

  “藍色海灣”項目通過擬自然的生態工法還原自然生境,增強藍碳功能。通過對自然生境、水質、水動力等現狀數據的分析和模擬,結合生態環境和景觀格局需求,因地制宜應用濕地修復、退養還灘、海堤生態化改造、內灣納潮、防風林修復等多種措施,以土工草甸、灌木墊扦插、網格扦插等生態工法營造可持續的濱海水陸交界帶,成功整治海岸線29.8公里,整治海域6.2平方公里,修復濕地1.75平方公里,打造“藍色海灣”生態修復示範區。

  在“藍色海灣”項目中,正和生態研發的“生態管家”産品作為莆田的智慧海灣綜合管理系統,可精準監測、收集、分析海岸帶的水、空氣、土壤等環境指標,動態監測植物、動物物種等生態指標,並通過碳匯監測與碳中和推演評估及生態系統生産總值(GEP)核算,為莆田海岸帶生態系統的恢復與營建、藍碳計量提供科學的數據支撐。“生態管家”産品的良好應用,有助於沿海環境污染防控,精準衡量“藍色海灣”整治行動工程及其他濱海生態修復項目整治修復效果,並助力於新興藍色經濟的發展和研究。

  正和生態承擔的廣州南沙靈山島尖外江生態修復項目是近岸海域治理的又一個成功案例。

  該工程于2020年底全線竣工,修復岸線總長度約5.5公里,其中生態工法岸線長度為4公里,梳理岸線長1.5公里,共恢復植物種植面積22105平方米。生態修復後的靈山島尖外江生物多樣性快速增加,潮間帶植被品種達到了17種,其中包括8種紅樹和半紅樹植物,9種水生植物,潮間帶陸續觀測到包括招潮蟹在內的底棲生物共6種。沿江分佈的綠植,猶如一串翡翠項鍊,點綴在靈山島尖的外江區域,構成一幅大氣、自然的外江綠岸畫卷,與現有的堤內帶狀公園結合,呈現出多元化的濱水體驗空間,拉近了人、水、城的關係。該項目獲得了2020年“亞洲都市景觀獎”。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李寶軍説,“多年行走在江河湖海,做的項目越多,越是能夠更深刻地感悟中國古人的智慧與哲學思想。”

 九游会官网真人游戏第一品牌-j9九游会官网登录入口-j9九游会入口 版权所有 网址:http://wenyingxiang.com 地址:杭州市下城区环城西路

 Porwered by 九游会官网真人游戏第一品牌   闽ICP备202200813号">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