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时间:2024-07-20 编辑:九游会官网真人游戏第一品牌 阅读次数:————
包拯不仅清正廉洁、不畏强权,而且英明决断,破案如神,堪称是一位真正的完人,人送外号“包青天”。
并非真正接触过包拯的我们无法真正给出答案,但不可否认的是,包拯确实是一位品德与才干双全的官员。
史书里曾记载了一段包拯巧破牛舌案的事迹,从中我们便可以看出,包拯的能力确实不是百姓吹出来的。
这名农民家境并不富裕,全家老小都只指望着家里唯一一头耕牛干活,不曾想就在这天农民放牛的时候,发现自家耕牛的舌头被人残忍割去了。
没了舌头,耕牛连吃草都是问题,就算对其进行医治,也撑不了多少时间,对农民一家人来说,这无疑就是晴天霹雳。
看着跪在堂下因为绝望而痛苦不已的农人,包拯略一思索,问他道:“你的邻居们知道你家耕牛的舌头被割了的事情吗?”
农人回答说由于事发突然,焦急的他没来得及和旁人交代,就带着牛来到了官府报案。
听了这话,包拯心中一定,随即交代农人回家后不要向旁人说牛舌头被割的事情,只将牛偷偷宰杀,再亲自将牛肉带到市场上去贩卖。
要知道宋朝为了发展经济,是严令禁止民间宰杀耕牛的,一旦被发现,宰杀者就只有进大牢的份儿。
故而农人在听了包拯交代的内容后犹豫了好一会儿,还是包拯再三保证不会出现问题,他才稍稍定了心,将牛牵回家宰杀掉。
虽说朝廷禁止宰杀耕牛,但也仅仅是禁止宰杀没问题的耕牛,旁人看农人在市场上卖牛肉的时候面色很是阴沉,大多都猜测他是因为耕牛生病才不得不将其宰杀,便都没人多问些什么。
不过,也有人在目睹了农人卖牛肉的举动后,生出了别样的心思。没过多久,农人的一名邻居就匆忙赶到官府报案,声称农人私自宰杀耕牛。
按照包拯的吩咐,农人并没有向其他人说明自家耕牛的情况,旁人都只以为他家的耕牛是生病去世的,否则谁会好端端宰杀赖以维生的耕牛呢?
如此说来,这邻居的行为就相当奇怪了。如果不是知道其中内幕,他哪里能断言农人私自宰杀了耕牛。
据这名犯人交代,他是因为和农人有私仇所以才想出这个办法报复对方的,不过令他没想到的是,到头来宰杀耕牛的农人没有因此坐牢,他自己倒是进去了。
这桩牛舌案并非民间杜撰,而是确实有记载在史书上的。在没有目击证人也没有线索的情况下,包拯能够想出这个办法完美解决案件,当真令人敬佩。
而且不只是断案能力出色,包拯在其他执法方面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的。比如他在开封府就职的时候,为了能够真正为民做主,包拯对诉讼制度进行了改革。
当时开封府的规定是:告状的人需要先将诉讼状交给门口府吏,等着他们转交给官员。此后关于案件的进展,大多也要由他们来告知。
这就带来一个弊端,那就是府吏间接有了决定百姓诉讼受理与否的能力,一些别有用心的府吏便以此来牟利,使得不少百姓都难以讨回公道。
包拯上任后,很快发现了这一弊端。于是,他将开封府门大开,允许百姓直接进堂见官,自陈冤屈,很大程度上维护了普通百姓的利益。
公元999年,包拯出生于庐州合肥一个士大夫家庭。虽然出生在官宦家庭里,但包拯半点没有沾染上彼时官场的不良风气。
宋朝时期,朝廷对教育十分重视,不仅延续了科举制来选拔优秀官员,还大力发展民间基层教育,是以包拯在小小年纪,就接受了儒家经典的洗礼。
公元1027年,二十八岁的包拯考上了进士,并且他的名次还在前三十名之内,直接被录取到了进士甲科。
要知道当时的考试程度是非常大的,有不少人从青年考到白头,也往往难登进士科大门,在三十岁前就能考上进士,足可见包拯学识的优异。
彼时的建昌县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如果包拯前去任职,只要稍微做出些功绩,那官场前途绝对是一帆风顺的。
不过,面对来自亲朋好友们的祝贺,包拯竟然选择拒绝上任建昌县,只恳求能在合肥附近任职。
原来,包拯的父母年事已高,包拯担心无法服侍在他们身旁让他们得以安享晚年,这才想要放弃大好的前程。
宋朝以孝道治天下,得知包拯推辞的真正原因后,朝廷哪里还有不肯的道理。就这样,包拯被任命为和州监税,距离老家并不远,能够经常回家探望父母。
后来,因为包拯的父母思念儿子,包拯还直接辞官回家,一心服侍在父母身旁。哪怕在父母去世,丁忧期已满后,他还是不肯离开父母坟前。
还是在家乡父老的不停劝慰下,包拯才终于下定决心,外出继续做官。这年,距离当初包拯辞官已经过去足足十年了,足可见包拯的仁孝之心。
再次上任后,包拯得到的第一份工作是担任天长知县。由于在任期间屡屡取得政绩,包拯很快便得到升迁,在几年后就成了端州知府。
1043年,包拯告别端州父老,前往京城上任。此后的日子里,他除了在京城当中屡任要职之外,还做过各地转运使、开封府伊等。
尽管在为官途中,包拯曾因为举荐官员失误遭遇贬官,但总体上来说,他的为官之路还是一帆风顺的。
皇帝信任包拯的能力,百官畏惧包拯的刚正无私,民间百姓赞扬包拯的不畏强权,在方方面面上,包拯都做到了人所能达到的最好。
可惜天妒英才,公元1062年时,正在枢密院工作的包拯忽然患上疾病,就此一病不起。几个月后,六十三岁的他永远离开了人世,谥号为孝肃。
为何辞官回家十年,包拯还能够平步青云?为何在朝中屡次三番得罪高官,包拯还能够得以善终?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包拯本人能力出色,并且始终坚持原则,连各地民间百姓都有所耳闻。
如今,有些人在读了些不可考证的书籍后,便一厢情愿地认为历史上真正的包拯并没有民间传说的那样英明能干,其实,这完全是一种偏见误解。
诚然,包拯所断案件必然不可能如同民间故事中所说的那样多,但仅凭此,完全不能否认包拯的能力。更加难为可贵的是,包拯自始至终都没有向强权屈服。
此人曾经多次担任转运使,可就职期间他不但没想着为百姓做事,还多次巧立名目剥削百姓,以至于百姓们不得不奋起反抗。
然而,百姓们的愤怒没有让王奎反思自我,反而还越发猖狂。一旦有人敢反抗,王奎就会以谋反作乱等名义将其抓捕入狱,不少无辜百姓都惨死于他的手中。
可以说,王奎完全是个自私自利、心狠手辣的歹官。然而,由于王奎和当时宋朝的宰相交好,和皇帝也有着不错的私情,其他官员都不敢上书抨击王奎,直到包拯到来后,情况才发生了转变。
包拯不仅连续七次上书痛斥王奎,还连带着把宋仁宗也给指责批评了一番。在包拯的直言劝谏下,宋仁宗羞愧不已,最后还是对王奎下手处理。
宋朝有个叫做宋庠的官员,此人担任宰相七年,结果却一直没有做些什么,只是随着朝堂大流走,完全没有尽到宰相的职责。
确定宋庠确实是个无能官员后,包拯直接找到宋仁宗,在他面前陈述利弊,将宋庠从宰相之位上赶了下来。
除了身为宰相的宋庠之外,包拯还先后弹劾过亲王的女婿、贵妃的伯父等,足可见其不畏强权的气魄。
当时也不是没有人对包拯的做法有微词,但偏偏他们就是没办法弹劾包拯,因为包拯不但对旁人要求严格,对自己更是严苛。
由于包拯在朝廷做官,他的一些亲戚便在家乡借助他的权势作威作福,导致百姓利益受损。听闻此事后,包拯没有选择纵容他们。
他的舅舅触犯法律后,包拯在公堂之上坚持依法处理,毫不留情。此后,包拯的亲族再也不敢胡作非为。
后来因为前来寻找包拯说情行贿的朋友亲人实在是太多了,包拯干脆主动远离他们。这在一向讲究人情的古代社会中,是极为罕见的。
日常生活中,包拯也不贪图享乐。哪怕身居高位,他的吃穿用度等都和寻常百姓没有区别,并不将自己当作是什么高阶人士。
外交方面,包拯曾经担任过契丹正旦使前往辽国。彼时辽国对宋朝多加轻慢,包拯到达之后,充分发挥出自己的外交天赋,捍卫了北宋的尊严,完美履行了身为外交使者的使命。
财政方面,包拯曾担任过多地转运使和三司使,负责处理财政工作。而无论是身处何方,面对何种繁琐的工作,包拯都将其处理的井井有条。
选拔人才方面,虽说包拯曾经不慎推荐了不器用的官员,但总体上,由他所举荐上来的人才都为北宋的发展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尽管历朝历代都在反腐倡廉,但贪腐就如同野草一般,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有百姓因为贪官而身处水深火热当中。
为了能真正做到公正清廉,不受外界所干扰,包拯甚至亲手推开了自己的亲人,独身一人行走于官场当中。
哪个百姓不盼望如他一样的官员出现?哪个遭受不公对待的人不希望如他一样的官员能为自己主持公道?
是以包拯去世虽久,他的事迹与形象始终没有被世人忘记。这说来令人感动,也令人心酸。
相比较于前朝历代,在如今社会开展反腐倡廉行动显然要更加容易。民众们畅所欲言的渠道多了,国家整治贪腐的决心也更加坚定。
要求每个官员都做到包拯一样的程度显然是不可能的,等待着和包拯一样的官员主动出现在社会上也是不可能的。
为了真正做到反腐倡廉,让晴朗的天空出现在社会的每个角落,国家对贪官污吏的打击力度必须更加强硬,能够供民众发言的通道必须更加顺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九游会官网真人游戏第一品牌-j9九游会官网登录入口-j9九游会入口 版权所有 网址:http://wenyingxiang.com 地址:杭州市下城区环城西路
Porwered by 九游会官网真人游戏第一品牌 闽ICP备202200813号"> 技术支持